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市 » 正文

初心照亮二十年扶贫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初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黄南报  浏览次数:53
核心提示: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扶贫的本质是摆脱贫困,还应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路径,扶贫的真谛是扶志又授人以渔。  仁青先,做到了扶贫又扶志,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一位扶贫干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坚守扶贫工作岗位20余年,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脱贫攻坚的历程中。  仁青先,1963年出生于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的一个普通家庭,15岁从事教师工作,高考恢复后考入青海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继续深造。当时,作为全国学联副主席的仁青先本可以留校,但他毅然选择回到故乡。1999年从教育岗位转战扶贫岗位,决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扶贫的本质是摆脱贫困,还应该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扶贫路径,扶贫的真谛是扶志又授人以渔。

  仁青先,做到了扶贫又扶志,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一位扶贫干部,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坚守扶贫工作岗位20余年,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脱贫攻坚的历程中。

  仁青先,1963年出生于黄南州同仁市保安镇的一个普通家庭,15岁从事教师工作,高考恢复后考入青海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继续深造。当时,作为全国学联副主席的仁青先本可以留校,但他毅然选择回到故乡。1999年从教育岗位转战扶贫岗位,决心为民多办实事。

  1999年开始至今,从八七攻坚到脱贫奔小康,仁青先曾先后到泽库、尖扎等地开展驻村社会综合治理和扶贫工作。历时多年,在党的召唤面前,他不断坚定信念,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如今那些艰难的路程已铺满成功的“鲜花”!

  2012年,他接受艰巨的任务,奔赴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的泽库县多禾茂乡,那里更需要仁青先这样满怀热情、富有干劲的优秀干部。组织征求仁青先的意见时,他坚决而干脆地回答:“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其实,仁青先心里清楚,家里确有不少困难。年迈的父亲、岳丈、岳母,幼时生病落下病根的兄长和年幼的小姨子以及自己的孩子都需要有人照顾,作为人民教师的妻子又要教书,又要操劳家里家外……仁青先觉得对不起家人。

  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他为老人养老送终,将小姨子顺利培养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如今孩子们也各自走上了人民警察和教师的工作岗位,开始像父亲一样坚守信念。

  远赴泽库县多禾茂乡,家人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支持他,仁青先并非不知那里生活艰苦,并非不知远离家庭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清楚,这是党和群众的需要,定要毅然前往。

  从走进多禾茂乡那天起,仁青先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责任、热情和知识献给这块需要发展的土地,献给勤劳、踏实的牧民群众。仁青先初到这里,群众却不知道怎么配合他的工作。对此,他早有准备。彼时,敢于直面问题的他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入户了解民情,宣讲党的政策,和牧户一起生产生活,帮助牧户解决各种问题。久而久之,与当地牧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一对年轻夫妻,因为缺乏经验,做生意赔钱,生活难以为继,仁青先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向相关部门争取米面油,送往这对夫妻的家里。还自掏腰包为他们置办年货。“他们还是孩子,年纪轻轻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我不想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像这样的事,没人能说得清仁青先做了多少件。有人称赞,有人认为不值得,但正是这样一件件平凡又普通的小事,铸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品格。

  2015年,仁青先驻村工作结束要离开多禾茂乡时,牧民群众依依不舍地为他送行。

  仁青先深爱着扶贫工作,他心系群众,能深刻地感受到群众希望改变贫困现状的迫切愿望。“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再次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去工作,去奋斗!”

  步履不停。2015年10月,脱贫攻坚的重任再次摆在他面前。像这样的工作调动仁青先经历过多次。每一次,他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坚定的选择。

  这一年,组织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时,认为仁青先政治上成熟、爱岗敬业、善于总结经验、作风优良,选定让他赴尖扎县尖巴昂村开展驻村工作。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还是那句话:“我是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仁青先以第一书记的身份赴尖巴昂村开展工作,他回顾过去,思考未来,他的心早已融入尖巴昂村。他说:“只要我在尖巴昂村一天,我就是尖巴昂村的一员。”两年后,该村在仁青先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提前一年实现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目标,成为省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县精神文明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精准扶贫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两年多来这座村落,从进行农网改造,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标准化,建成村民休闲廊道,新建养殖基地、乡村旅游户外休闲基地、农家乐、特色经济林果园等,到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村集体有了产业项目支撑,村集体经济“破零”,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第一书记应该是接地气的‘百事通书记’,要上知政策、下晓民情,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一线掌握情况、开展服务、解决问题、检验成效。”仁青先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

  初到尖巴昂村,他尝到了驻村工作的酸甜苦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最为关键的一步。精准确认“扶持谁”的问题,仁青先和村两委班子成立群众评估小组和监督小组,开展入户调查,依据《五看法》评估倒排、按《六不准》排除,确认初选精准扶贫对象39户169人。

  期间,各类不理解质疑的电话,让仁青先深感第一步工作的艰巨性。

  他顶着压力,大胆创新,以人均收入测算表,科学地测算出全村每户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再筛查。通过两轮筛查比较,精准识别贫困户23户、贫困人口94人。尖巴昂村的精准识别工作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目标,全村群众心服口服。

  如何高质量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他说:“扶贫工作要吃透政策,掌握村情民情,要沉下心来服务群众,借力村两委班子,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好团队精神,更要勤沟通、勤协调,赢得联点帮扶单位的支持。”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逐步落实,质疑的电话没有了,仁青先在艰难中行走,在困难中奋斗。群众的大事小情,只要合理,他都竭力解决。

  脱贫后的尖巴昂村民风淳朴,村民生活幸福,都感恩党的惠民政策……

  2020年底,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党员”等多项殊荣的仁青先退休了。他对扶贫工作仍有不舍,他说:“有时间我还会去泽库、尖扎和农牧民群众聊一聊,看一看他们生活的新变化……”

  就像那许许多多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同志,党和群众的好干部仁青先,以身作则,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地方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他把自己大半生的热血献给了扶贫事业,在群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按分类浏览
青海 (2942) 西宁 (697) 海东 (707) 县市 (2290)
国内 (10794) 国际 (901) 财经 (365) 房产 (923)
科技 (357) 军事 (114) 娱乐 (491) 体育 (153)
汽车 (365) 生活 (355) 农业 (180) 健康 (241)
时尚 (65) 家居 (62) 旅游 (167) 女人 (52)
美食 (61) 消费 (157) 社会 (51) 文化 (247)
教育 (218) 公益 (101)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