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育 » 正文

济南职业学院:乘新时代职教东风 展高质量发展雄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品创格万词霸屏推广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0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网  浏览次数:84
核心提示:大众网·海报新闻讯 11月24日,“逐梦‘双一流’聚焦‘新高地’2020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走进济南职业学院,探访济职强练内功建设特色专业群、筑牢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强练内功 扎实开展学院专业群建设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济南职业学院赫然在列,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之一。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济南职业学院乘“双高计划”和“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 11月24日,“逐梦‘双一流’聚焦‘新高地’2020全国主流融媒体山东高校采风”活动走进济南职业学院,探访济职强练内功建设特色专业群、筑牢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济南职业学院:乘新时代职教东风 展高质量发展雄翅

  强练内功 扎实开展学院专业群建设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名单,济南职业学院赫然在列,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之一。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济南职业学院乘“双高计划”和“职教高地”建设东风,坚持练内功强专业,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重点打造5G专业和实训室、继续发展中德双元制和创新创业这两个特色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六个专业。该专业群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山东省高水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专业群。机械制造学院紧密对接山东省、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正在形成人才培养、双师培育、科技研发、生产型实训、协同创新“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双师”素质、搭建“产教研学”校企互嵌平台提升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整合与优化实训资源共建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特色鲜明,成效卓著。

电子工程学院现设有四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专业是山东省首家开办的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是瞄准国家大力发展、山东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重点打造的专业。四大专业精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步学院将重点围绕5G技术人才培养进行建设,规划建设5G实训室,拥有全套5G真实通信网络实训环境,全力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培养。

中德双元制教育项目,是国内屈指可数,十年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学习钻研践行德国双元职业教育、并在践行过程中创新探索本土化的双元制教育项目。学校积极挖掘双元制教育项目中蕴含的丰富双元元素,将25对双元元素加以创新融合贯通,积极构建双元和多元的教育命运共同体,从中德文明和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求智慧,探索出项目发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43221”济南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德国工商总会和合作德企推广应用到其他国家。

创业学院是山东省首个校企合作创业学院,成立于2013年。学院教师关注专业发展,注重课堂改革和课程研究,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自2018年开始,学院响应学校号召,努力挖掘创新创业人才,以赛促教,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2020年“电子感知皮肤—基于多模态柔性技术的集成应用系统”、“海智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分别荣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铜奖。值得一提的是,济南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两项目全部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学校。

济南职业学院:乘新时代职教东风 展高质量发展雄翅

  把准方向 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顶层设计

学校在办学治校的顶层设计中贯穿改革创新理念,制定了“双高计划”与“职教高地”建设任务齐头并进的发展规划。学校对标国家、省、市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长远规划,特色发展,形成了“实施‘8大工程’,筑牢‘4梁8柱1平台’,保障‘8&6创新发展’计划”总体建设和发展思路。

明确“8&6创新发展”主线,通过提升“教师发展力、专业竞争力、品牌创作力、科研生产力、教育向心力、学校影响力、办学新活力、济职战斗力”这“8力”,实现服务高水平职教高地建设、打造高质量办学职教品牌等“6高”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学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做好了规划还要有实施路径。学校在科学规划“高地”建筑框架基础上,出台了具体的施工图和路线图,一是通过“4梁8柱1平台”建设筑造“新高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平台”(1平台)建设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双高队伍建设质量、学校治理能力水平、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艺文化传承创新”(8柱)建设为支柱,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专业群高水平建设发展、校园文化特色主题鲜明”(4梁)的“新高原”。二是实施“8大工程”,打造“新高峰”。以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高位推进,突出补短板、强优势、扩规模、占要点,增强“双高计划”和“职教高地”项目建设后劲,在筑造“新高原”的同时打造“新高峰”。科学谋划重大项目,把项目谋划作为“先手棋”,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教学条件保障工程、师资水平提升工程、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工程、信息化2.0建设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学校在规划图上不仅标注了“双高计划”和“职教高地”的建设内容、责任部门,更重要的是还为每一项关键任务确定了精细化的“技术指标”,并配以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双高计划”和“职教高地”建设的基本创新改革任务落实到了日常工作,通过紧盯“1234”,确保“高质量”。

做好1项基本工作,高质量完成双高项目建设(“1~10”目标)学校高质量建设发展的1~10目标:

1个中心“强”教学——党建引领,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大重点“正”方向——培养和培训双肩并重;

3个链条“顺”工作——通过制度链、标准链、程序链的建设,逐步理顺工作关系,评价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效能;

4项基本“补”短板——对标分析补短板,加强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4项办学基本职能工作的建设。对标分析补短板,加强4项办学基本职能工作的建设;

5支队伍“强”师资——加强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6大项目“亮”特色——产教融合、竞技比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资源建设(专业、课程、教材等)、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工作建设(试点本科、长学制、分类招生、1+X等);

7项改革“提”活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办学体制与机制、人才引进与管理、职称评审与聘任、绩效奖励与分配、专业设置与管理、课堂建设与认定、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提升办学活力;

8项章(规)程“助”发展——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章程、党委会议事规程、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职工代表大会规程、学术委员会规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规程、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

9群建设“显”实力——分级建设好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与应用、文化创意服务、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汽车智能技术、学前教育九大专业群;

10类指标“评”成效——大赛获奖(教师、学生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大赛等)、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招生就业率、教学成果奖、名师(教学创新团队)数量、合作培养数量(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科研服务及技术转让到账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0强系列(教学、学管、就业、实习、国际办学、资源建设等)、其他国家级项目(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产教融合基地等)。

重视2个保障计划,高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建设(“2全”计划):

全员质量提升计划——通过大讨论、大改革、大实践活动,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言献策;

全面创新发展计划——通过学校创新发展报告会、年度总结表彰会等活动,促进各部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理顺3种对接关系,高精度实现工作科学布局(“3与”策略):

项目建设与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精准施策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效率和效果。

关注4块基本建设,高标准完成重点督办项目(“2468”建设):

开设2个讲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讲堂,讲理论,讲成果;人才培养创新改革讲堂,讲过程,讲策略,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沁心入脑,使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进入快车道

规范4项标准——专业教学相关标准、课堂教学认定标准、学生(学员)毕业标准、专业建设评估标准,确保质量底线,打造人才培养(培训)特色亮点

建好6个中心——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组建职业教育研究智库,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教师能力标准建设,开展能力提升培训,细化教师工作标准,开展工作水平评估及其他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科技创新暨成果转化中心,加快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开展创新管理,提升成果转化率;产教融合中心,促进校企共生,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技艺传承中心,加快技艺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推行拜师学艺、技艺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中心,针对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针对性研究,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推动8“改”工作——制度改革,促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文化改观,推动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文化的整体建设,体现职教特色、区域文化、学校亮点;管理改优,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二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试点改制,开展“四不像”研究,试点推行体制机制改革;场所改造,智慧教室、理实交互式实训室、智能报告中心、学生生活及活动场所等的建设;考核改良,推行项目化考核鉴定,保证“出口”质量;质量改进,持续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效率改善,提升日常服务管理的质量。

学校从实际出发,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显“实”力,紧紧抓住“双高计划”和“职教高地”建设的有利契机,认真研究政策,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济南职业学院:乘新时代职教东风 展高质量发展雄翅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经济发展 济职人在奉献担当

坐居蟠龙山下,身为济南市属高校的济南职业学院步入各项事业发展的快车道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山东部省共建国家“职教新高地”建设给学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政策红利实现长远发展?“答案当然是扎根济南、服务济南、助力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党委书记王春光肯定的说。

济南职业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位列山东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10所高职院校名单。成功申报并跻身这些“重量级”榜单的动力之源之一是学校扎实的专业群建设。近年来,扎根济南、服务济南,以专业群建设为支点,撬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车轮,成为该校师生的共识。

济南职业学院:乘新时代职教东风 展高质量发展雄翅

济南市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重点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十大千亿级”产业。根深,方可叶茂。济南职业学院扎根省会城市这片沃土,紧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双十”产业发展,依托国家骨干专业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财经商贸等7大专业集群。

如果说依托济南区域产业建专业,为济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学校专业群组建的初衷,那么依托专业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则是学校专业群组建的硕果。

学校围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依托山东省高校“十三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参与“企业压力机产品顶料杆流水线的安装与调试”“小件齿轮智能制造单元规划设计和设备自动化”等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培训项目17项,社会服务到账额815万元。近两年完成技术培训、技能鉴定26168人次,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专业群近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93.1%,用人单位满意度98.55%,学生就业满意度90.25%。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和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取得了一个个可喜的成绩。学校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去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3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61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2项。

未来,济南职业学院将持续优化顶层设计,紧抓机遇,勇攀高峰,发挥自身特色,紧密对接济南产业需求,为济南对接三大国家战略,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济职力量。

 
 
 

 
按分类浏览
青海 (2942) 西宁 (697) 海东 (707) 县市 (2290)
国内 (10794) 国际 (901) 财经 (365) 房产 (923)
科技 (357) 军事 (114) 娱乐 (491) 体育 (153)
汽车 (365) 生活 (355) 农业 (180) 健康 (241)
时尚 (65) 家居 (62) 旅游 (167) 女人 (52)
美食 (61) 消费 (157) 社会 (51) 文化 (247)
教育 (218) 公益 (101)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